快到年根,我们经常会看到“某某机关制定专用酒”、“某地区政府特供酒”“或者在朋友婚礼上看到“部队特供”等一系列象征特权的酒不断出现,其在一定程度上的盛行,不得不揭示出白酒行业这种自上而下的消费习惯。
特供酒的兴起可追溯到几年前,著名白酒品牌常借进入国宴、国宾用酒的事实来做品牌宣传,视之为一种资本。不少区域品牌还是热衷于这种特供、专供的营销手段,在中国的官本意识里,搭上公权消费自然会带动平民跟风消费。
正宗的特供酒是酒厂内部员工通过特殊渠道拿出来的,没有贴任何标签,是酒厂预留一些酒水,作为员工福利或者公关使用。通常来说,这种酒水比市场上所销售的酒水味道来得更醇厚一些,但由于是内部消耗,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在市场上。如果酒厂有熟人,且熟人在酒厂位处中高层管理位置时,那么外部人完全可能通过这层关系拿到真正的内部酒,但这些酒水每年的数量不多,不可能市场上都是。
市场上存在一种特供酒,自己的小作坊,放着数十个大大小小的酒缸。小老板自己的酒跟大品牌酒的味道无差太多,消费者根本分辨不出来。而且酒瓶、酒盖、商标、酒盒在内的所有配件都已经形成了一条龙服务。按照“自购酒水进行包装生产”的方法,完全可以将大批廉价的散酒包装好后,摇身一变变成了身价高的特供酒,通过酒楼、烟酒店、互联网等渠道销售出去。这种酒的价格大多是正规白酒的2、3成,且销售商基本不开店、不纳税,采用直销和团购等方式进行。
假特供销售商往往扮的很神秘,都称自己在五粮液、茅台等酒厂有特殊关系,可以搞到一批内部酒水,包装简陋,人们才更加相信是企业内部酒,然后同通过拉关系,卖给一些集团或者私人,很少通过传统渠道销售。最近工商对“特供酒”查处严格,小酒厂则想办法靠这大酒厂的“顺风”,包装盒上写着”茅台镇出品“,厂址为贵州茅台镇酒厂,并不是真正的茅台酒。
有另一类特供是通过购买单位名称的使用权,少则一年几十万,多则几百万。普通消费者对“特供”这种带点神秘色彩的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相当于体验特权人士生活。在送礼消费市场,送礼者讲究面子,看重的是包装与档次,对高价不但不排斥,还觉得越贵越能体现自己的心意;而收礼者往往具有虚荣心,即使事后发觉特供品有问题,也不会投诉维权。特供的就真的高一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