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作为传统行业的酒水食品,一旦出现信任危机则有可能把自己建立的完美帝国功亏一篑。所以公司不惜专门设计公关部门,处理与媒体与大众的沟通,使自己的企业形象不受动摇。
食品行业中出现问题情况,通常来讲来源于三方面:1.对原材料采用及筛选不严格,致使问题产品出现在源头。如蒙牛一批牛奶制品检验出致癌物—黄曲霉素,就是在奶牛饲养中饲料发霉导致的;2.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第二次污染,如生产车间卫生标准,员工健康是否合格,消毒检验设施是否完备等一些因素是直接让消费者接触到的重要一环节;3.竞争对手对自己的故意陷害,恶性竞争从而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且屡不见鲜。(产品运输过程中出现产品问题情况很少)
各个公司面对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2013年,农夫山泉接连遭遇“水质门”、“水源门”接着演变成一场“水战”,如果说忘记自己的伤痛是开始另外一段感情的话,且看农夫董事长钟睒睒如何应对。
事件曝光后,消费者关注极高。农夫山泉发言人迅速把相关媒体报道定性为恶意报道,同时表示:此次负面爆发是一个经过严密策划的负面公关事件。
在3月22日~4月9日敏感时间段,华润怡宝以水污染与水源保护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宣传,不能排除这华润怡宝是利用本次“水质门”进行的事件营销。
自2000年以来,饮用水行业几大巨头之间已形成了某种针锋相对、不给对手留半分余地的竞争传统:针对对手的事件营销炒作,通常选在最对手敏感的时间和地点展开,而农夫山泉与钟睒睒绝对是这一竞争传统的始作踊者——2009年7月9日,娃哈哈白天在西湖国宾馆召开发布会,农夫山泉刻意选择同一天晚上,在西湖国宾馆的同一个会场,召开了另一场发布会。
这一回,华润怡宝不合时宜的事件营销,被钟睒睒抓住,成为转移话题、就势下台的阶梯:5月23日,农夫山泉发布声明称:“我们有理由相信近期针对农夫山泉的一系列报道是蓄意策划的,隐藏在幕后的就是国有控股用水企业——华润怡宝。”
对竞争对手的阴谋论揣测与断言,并不能完全转移市场视线。
事发后媒体对饮用水产业链、乃至水标准的探讨,给了钟睒睒另一个转移视线的阶梯:农夫山泉既是“天然水”的创始者,也是参与起草“饮用天然水浙江标准”的唯一一家饮用水生产企业。论到探讨“天然水”标准,恐怕少有人能比得上钟睒睒。
从5月7日到6月6日,市场围绕农夫山泉的水标准问题,整整讨论一个月的时间,仍未得出仍何结论。借助水标准的争论,整个事件的讨论重心完全从“水质门”、“水源门”转移开来。其间某报纸“连续27天、用67个版面来报道”也成为钟睒睒津津乐道的又一个“阴谋论”话题。
7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是农夫山泉本轮危机公关的一个高潮。发布会上,既充斥着火药味,也满含“事件营销”的小动作:钟睒睒一面慷慨陈词,一面一口口喝下放在发布席显眼位置上的农夫山泉瓶装水。
这场发布会的另一个焦点,农夫山泉宣布退出北京桶装水市场的决定,在极大吸引了观众眼球之余,也换来了不少评论的同情分。但问题的关键是,由湖北丹江口生产的农夫山泉“瓶装水”沉淀物,引发的“水质门”、“水源门”,关北京的“桶装水厂”什么事?关浙江的的水标准什么事?
从竞争对手阴谋论,到饮用水标准大讨论,再到召开发布会、宣布退出北京“桶装水”市场,一系列娴熟的“事件营销”,使得消费者对农夫山泉瓶装水的投诉,、媒体对农夫山泉丹江口水源的置疑,完全被另一拨吸引眼球的“事件”盖过。
我们白酒行业经历“塑化剂”、“香精波”后给诸位怎样的启示呢?